设为首页 |  加入收藏 |  联系我们 |  繁体
首页 >> 馆藏文物 >> 陶瓷器 
清仿明永乐薄胎碗
阅读数:12923    发表时间:2016-1-14

  薄胎瓷是指一种瓷胎薄如蛋壳、轻巧秀丽的细白瓷,通常又称脱胎瓷,形容它薄到了几乎没有胎骨的程度。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,特别是修坯,是最艰难也是最要紧的一道工序。胎体成型后,待器内挂釉晾干,随即刮除未挂釉那边的胎体,刮到几乎只剩一层瓷釉后,再在刮削面上施以釉汁,如此反复百次之多,才能将二、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刮到蛋壳那么薄。关键时刻如稍不留神,一个喘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。因此若不是技术精湛的制瓷高手,肯定是不敢问津的。这件薄胎碗正是“少一刀则嫌厚,多一刀则报废”标准的充分体现,因为烧好后几乎抽去了胎骨,于是便有了“脱骨”之名。


   这里借《收藏快报》向藏友介绍一件景德镇烧制的清仿明永乐薄胎瓷碗,现珍藏于广东省汕头市博物馆。碗口径10.1厘米,底径4厘米,高4.7厘米。釉色匀净柔和,似甜白糖色,给人一种恬静感;造型秀美,线条流畅;器身轻如纸张,薄如蝉翼,几乎不见胎骨,只见透明的釉层。在碗壁上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,映着光仿佛看见两条栩栩如生的飞龙正在空中遨游。碗底心刻有仿“永乐年制”款。“只恐风吹去,还愁日炙消”,这两句古人咏薄胎瓷的诗句,用来描绘这件精美的薄胎碗,同样也是十分形象贴切的。
   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,成化时期便取得了很高成就;到了隆庆、万历年间,连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民窑也能烧造了,并有了薄胎瓷器卵幕杯、流霞盏、皮蛋盅等专用名称。器型除碗盘碟盅外,还有花瓶、文具、酒具之类。薄胎瓷已经不是作为实用瓷,而是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的高贵身份傲立瓷苑,蜚声中外。又因为永乐年间制作的薄胎瓷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,所以清代多见仿永乐年间的薄胎瓷器出现。

 

[ 返回列表 ]

公众服务
开馆时间:
周二至周日每天9:00—17:00(16:30
观众停止进场),逢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)
门票价格:
免费对外开放
联系方式:
地址:汕头市金平区月眉路与韩堤路交界处(背靠汕头市中山公园西北角
电话:86 0754 88973980
最新公告
 
版权所有 Copyright (C)  汕头市博物馆(汕头市考古队)  All Rights Reserved.
馆址:汕头市金平区月眉路与韩堤路交界处   电话:0754-88973980 
粤ICP备17158980号  技术支持:广东科信